• 项目地点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

  • 项目规模

    规划用地:10.1平方公里

  • 获奖信息

    2017年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类)表扬奖

  • 项目简介

    特色与创新:

    1、深入发掘思南特色传统文化、历史建筑,以创新的理念和手段,提出让历史建筑“活在当下”的目标。

    规划通过对部分已经失去使用价值和保留价值的建(构)筑物以创新的理念进行改造,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植入新功能,使其焕发勃勃生机。如:目前已经基本改造完成的安化街区,规划以“保护街区的生境”为出发点,进行保护性修缮、整理、复建,通过加强各种功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复合,植入新功能,使其成为思南旅游的新景点,市民休闲、娱乐新去处,而活力再现,对思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2、转变思维,以“绿色城墙”的创意手法,恢复古城墙,既提升城市形象,又增加城中绿化空间。

    规划对古城墙遗址特别策划以富有创意的意象法的手法结合绿化廊道建设实施保护性恢复,即沿古城墙部位绿化植树形成一定宽度的树篱,作为绿化墙,并配合彩化美化周边环境,在适当部位设置导览介绍装置或构筑物。它既成为绿化系统的点、线、面环形构架组成部分,也将串联起思南遗留下来比较分散的古城遗迹,同时又传递了历史古城重要的历史信息。

    3、从“车本”向“人本”的城市交通理念转变 ,成就 “绿色交通”。

    规划通过“道路进行降级、调整断面形式、化直线为曲线、拓展休闲步道、重点打造巷道”等手段,实现交通功能的转变,实践“绿色交通”的理念。

    4、建立起“山与水对话、城与山水对话”关系,“现在、未来与历史对话”关系,营造多样化公共开敞空间,改善和提升民生品质。

    (1)规划提出“有机渗透”的滨江空间发展模式。
    规划通过挖掘、创造和培育城市特色,以水为轴,塑造城市休闲浪漫特色形象的核心景观风貌,结合滨江两岸休闲空间按时间、空间顺序布设十余个风土文化展演、娱乐休闲、文化创意节点,并通过生态廊道、景观视线通廊,建立慢行通道系统,建立起“山与水对话、城与山水对话”的架构。如西岸的大同路、铜遵路、府桥路等。通过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强化其可识别性的唯一性,从而提高城市品味和游客的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2)以“城市双修”的手法,化解“建筑空间尺度失衡,城市空间层次感失落 ”的难题。
    规划以“城市双修”的手法,结合旧城改造和棚屋改造,拆除少量建筑质量和品质较差的建筑变为绿地,采用楔形绿地、“邮票”绿地、垂直绿墙、移动盆栽、悬挂绿化、第五立面等多种形式,打造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Breathing),以保证市民在500米范围内享有绿化空间或公共开放空间。
    (3)引导城市由“刚、硬”向“柔、软”转变,“化干戈为玉帛”。
    规划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城市向自然扩展、生态回归。在乌江西岸和老城区,规划运用“见缝插绿”和改善滨江形象的办法,强调城市化的人工硬质景观;而乌江东岸和城北片区则用生态绿化等方式呈现自然生态的妩媚柔情,共同塑造城市以水为轴、休闲浪漫形象的核心风貌。

    5、以科技手段助力传统城市规划,提高规划实操性。

    针对思南城区现状地形繁杂、、新旧建筑掺杂混乱、景观通廊确认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规划大胆引入GIS绿化廊道视线分析、大数据、无人机航拍等现代科技手段辅助,直观、准确、时时等特点,大大提高传统规划编制的技术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6、新材料、新技术运用

    规划结合思南城市特点,策划引入在滨江部分区域以激光投影技术,建设“千里乌江第一幕”,播放、展示地方文艺曲目或公益节目;滨江休闲步道采用夜光鹅卵石,打造“千里乌江浪漫第一城”,增加乌江夜游的精彩活力。

    7、实施情况

    目前,思南县已依据本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理念、实施策略、重要区域(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已经完成滨江慢行景观廊道打造、安化街区改造、盐市街改造,组织编制“四关八景”概念规划;目前,正加紧推进滨江大平台改造和中山街改造,已初步形成景观优美、具有民族特色风貌的宜居环境。

  • 项目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