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太湖科学城战略规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方案评审会在苏州市举行。本次方案征集历时四个月,由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外优秀设计公司共同提交的方案“智慧的中枢·科学的园林”最终从76家国内外设计机构组成的44家应征机构中成功入围,并最终获得第四名。

国际方案征集发布会
项目名称:
太湖科学城战略规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
规划面积:
战略规划范围77平方公里,城市设计范围10平方公里
设计团队:
楷亚锐衡设计规划咨询(上海)有限公司(CallisonRTKL)
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组成员名单(经纬):
谢淑华、朱剡、刘江、薛蓓蓓、宋会雷、高适、王芳菲
主办单位: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高新区(虎丘)分局、苏高新教育产业发展(苏州)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关于“智慧的中枢·科学的园林”方案
本次国际征集方案的完成,得益于院领导的悉心指导、团队成员的精诚团结、以及与两家国内外知名的设计机构的通力合作。

战略规划范围与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
本次方案战略定位
规划团队关注太湖科学城的区域创新角色定位、周边生态格局保护、科学空间气质营造,区域多元链接关系四大方面,明确了太湖科学城的战略定位。


总体效果图

局部效果图
夜景效果图
太湖科学城的四大战略
为支撑战略目标实现,规划团队提出太湖科学城未来应从产业创新、空间模式、区域链接、风景营造四个方面明确未来空间发展战略。

四大战略
战略一:智慧中枢战略——构建科学城产研网络,打造智慧中枢
以应用型基础研究为核心,聚焦高校联动的创新转化,定位长三角世界级创新集群智慧中枢,双核联动。从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机构和科技领军人才出发,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科创服务板块和城市服务板块三大产业方向。

功能结构

园区功能
战略二:风景湾区战略——重构科学城生态网络,营造风景湾区
太湖应当以世界级湖区标准实现高质量营造。太湖东岸将构建起生态的国家湾区。太湖科学城将依托良好现状,成为苏州从工业园时代迈入环太湖时代的新抓手,以全域景区为目标,打造世界级湖区对外交往的风景湾区。

绿地系统

5-15min 生态网络
战略三:科学园林战略——构建中国范式科学城空间,彰显科学园林的文化内涵
西方模式并不完全适应中国本土创新需求。本次规划追溯升级传统,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未来科学城模式。升级传统中国创新模式,以全域园林化的手法,塑造【道与技】创新有机交融的科学园林,构建中国范式未来科学城。

科学园林概念图

四类空间模式
战略四:链接高地战略——构筑全域多维网络,建构链接高地
环太湖城市群间的空间链接并不密切。在新的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环湖城市群中苏州拥有最强的制造业基础、最多的专利数量、最高水平的高校,拥有离上海最近的区位。环湖科创带链接高地应当位于苏州太湖科学城。

内联外通的公交系统

内联外通的道路系统
太湖科学城核心区城市设计
核心区城市设计关注七个理念:一山两翼、各司其职;依循水系、连山通湖;东湖西岛、各具特色;科学单元、以人为本;园在城中、城在园中;产城合一、分工协同;规划科旅、完善科普。
核心区平面图
场景效果图
场景效果图
场景效果图

场景效果图
专家点评:
1、方案对苏州太湖科学城特点有一定的研究,在后续规划设计中得到一定响应。方案提出的“智慧中枢,风景湾区,科学园林,链接高地”理念较合理。应用型基础研究的定位较适宜。
2、方案对环境营造,风貌特色,重要节点设计理念较有创意。对场地特点、地域文化、自然生态都给予了充分尊重,并试图营造出具有园林文化气质的场景,塑造出太湖科学城独特的形象和特色。
3、对智慧住区的强调及其深化有特色,对南大校区的东部和西部的功能和空间布局研究和设计得较深入透彻,既符合太湖科学城有序开发建设的要求,空间形态的设计也较好地创造了节点特色,能与南大校区相得益彰,与东侧产业区有机联系。
4、对开发量、高度尺度的把握较好。对开发时序,特别是近期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的可实施性。
结语
本次国际方案征集由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高新区(虎丘)分局主办,旨在实现太湖科学城“创新+生态”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目标,建设高品质、国际化的太湖科学城,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国家科创中心。
图文来自上海经纬